痛批“高学费对穷人有好处论”

by 曾经沧海
475 阅读

“高学费对穷人有好处”的逻辑悖谬和风险系数

近日,经济学家张维迎再次强调:“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他认为应该再适当提高学费。他并且坦率地承认,这句早就曾讲过的话“挨骂多”。(《上海证券报》4月27日)

以张维迎教授之名气,明知“挨骂多”却仍然坚持己见,为该话题增添了讨论的价值和必要。粗看之下,张维迎此论单从逻辑上似乎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其得出该观点的逻辑过程是:“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如果“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穷人掏不起学费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简而言之,该办法就是试图在高校学生内部来个“劫富济贫”,最终达到“富者多掏、穷者沾光”目的。

但是,这一看似十分美妙的逻辑,实际上却经不住多少推敲。首先,张教授似乎忽略了学费问题在当前的严重性、复杂性。按现在的高校学费标准和家庭的可统计收入对比计算,有几个家庭是不必享受助学金,而且还可以承受更高学费的呢?前不久刚刚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经坦言,以他和夫人的收入,也只能勉强供一个大学生。那么,如果学费再“适当提高”,即便国家教育部的副部长,其家庭能否顺利供起一个大学生也已经很可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助学金要发到怎样的范围?“适当提高”到底要到什么程度,也即那些确实的富人家庭究竟需要承担多少学费,才能平衡那么多贫困生的困难?

其次,张维迎的逻辑中,也隐含着这样一种风险或陷阱:提高学费之后,“劫富”的目的或许可以达到,但是否能够真正用于“济贫”?会不会实际形成既“劫富”又“劫贫”的结果?不难看出,如果按照张维迎倡议的做法,富人注定是要多掏钱的;穷人也要先多掏些钱;至于这些多掏的钱是否能够公平有效率地返还,是否能够还到真正的穷人手中,则属于不好控制的事情。因而这个过程中,只有高校处于稳赢不输的位置,赢得了更大的经济控制权。

尤其重要的是,一直到现在,高校培养成本还是一笔糊涂账。虽然高校在不断诉苦所收学费不敷培养学生所需,但各高校都在设法扩大规模,高校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现行学费“标准低”这一结论,在真实的、有公信力的培养成本出台之前,至少有显唐突。

还有,张维迎教授好像也没有考虑到甄别富人和穷人的巨大成本。如果先提高收费,然后再用助学金的形式返还,如何保证返还过程的公正,至少是一个很繁琐的问题。谁来认定呢?认定的成本有多大?最近吉利控股集团捐出5000万元资助1000名寒门学子,为了这些钱不用错地方,他们准备用于“确认”的钱竟然达200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早就上过当。的确,越是富人家庭,社会关系越丰富,寻租的能力就越强,那么,“劫富济贫”会不会劳而无功,甚至走向反面成为“劫贫济富”,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担心的问题。所以,张维迎所谓的“高学费对穷人有好处”,既无坚实的逻辑根基,操作起来更是十分艰难,风险系数过大。全面看来,是一种罔顾国情、将问题简单化的似是而非的认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