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来龙去脉

by 曾经沧海
343 阅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庄严宣誓。建党80多年来,千百万优秀的共产党员履行了自己对党的承诺,然而也有人开始淡忘、甚至违背了党旗下曾经的誓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80多年时间里,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坚苦卓绝的努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展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伟大力量。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进程,其任务之艰巨,目标之伟大,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更加艰难曲折的长征。面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200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下称“保先教育”)。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先教育”活动,是基于什么重要背景?这次“保先教育”和以往的思想整风有什么不同?又将收到什么样的成效呢?这些都是党内外人士颇为关心的问题。

“保先教育”的台前幕后 源于30万党员大调查 

  事实上,这次“保先教育”活动早在十六大前就已开始酝酿。早在2000年,中央组织部按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批示,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在调研中发现,在部分党员和地区中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领导干部腐败、基层组织涣散等问题。

  在四川省党员调查中,共发出各类调查问卷近十万份,涉及该省14个市(州)、23个厅局、56个县和众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务的市(州)、县(处)级或党员干部,也包括一些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并不感兴趣,却把心思花在上级领导身上。“上面说的,做错了也对;下面干的,做对了也有错”。有的干部甚至认为,现在形势变化很快,跟不跟形势不要紧,跟紧领导最重要。调查数据表明:有33.3%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把主要精力花在应酬上,有34.36%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天在研究上级领导近来关心什么。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党政干部忽视思想理论素养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偏差和误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12030份问卷调查显示,县处级和市厅级干部中分别有19%和13%的党政干部选择实现个人价值和建设小康之家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自2003年6月中央决定开展针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巡视工作以来,至2004年年底,全国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市(区)完成巡视。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说:“我们在巡视中发现:有些干部看到了基层问题却极力回避,更不去涉及;实在躲不过的话就去应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到新闻媒体曝光了,中央领导也批示了,地方才不惜一切代价出面处理,造成很被动的局面。” 

  以上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表明,为了唤醒共产党员的本色,对全党进行一次“保先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十六大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在党内开展一次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建议。之所以要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决定开展“保先教育”,是考虑到,希望通过对成千上万名党员的教育,让党员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曾多次以受教育者身份或其他方式亲身经历了中共历史上的整风整党以及其他名义的集中教育工作。他说,回顾党的历史,以往的思想整顿、组织整顿,多和政治运动、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进行,而这是第一次将党内教育提高到执政使命的高度。

  落实执政使命,不是简单的话。这次保先教育明确提出了四大目标: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意味着,在此项活动中,不仅要解决党员、党组织问题,还要促进群众问题的解决。

“保先教育”能否“修成正果”? 

  “保先教育”的消息一经媒体发布,立即引来读者踊跃的网上反馈,由此可见中央此举在百姓心中激起的反响之强烈。群众普遍肯定了这次教育的初衷,但又对“保先教育”的结果抱观望态度。有些媒体也针对这次教育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本次活动能否收到预期成效,面临几大挑战:

  第一,教育内容能否避免“空对空”。学习文件,开会讨论,照本宣科,以千篇一律的“务虚”,说着那些虽然概念正确,但总是不想与现实沾边的“废话”,使教育活动最终演绎为单纯的“文件教育”、“党报教育”,就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想不流于形式,很难。

  第二,教育形式“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从原则上说,在党章面前,所有党员的权利、义务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处在不同职业、职位的党员,在党的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有时也非常悬殊。在现实生活中,有下岗失业的党员,也有县以上领导干部的党员。就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说,如果对这些情况不加区分,只套用一个标准,就会陷入对“平民党员”要求标准太高,对“干部党员”又显得标准太低,最终“两头落空”的状况;标准的不同,自然涉及教育方式的不同,如果只套用一种模式,动机与效果同样会南辕北辙。

  第三,教育对象的“松散化”倾向。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很大变革。社会巨变给党的组织形式也带来了新难题。如今,流动党员已占了相当的比重,处于这一状态的党员,人散心也散,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标准、形式的制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四,教育效果的评估是否客观。以往开展此类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多为“自我总结”,最终结论又总是“成绩是主要的,但还有不足”。这一次,该到了大胆变革的时候了———能否采用新方式进行全面客观的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呢?

  党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党员来体现的,因此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此类活动的最大隐忧,就是“从中央到基层,一层比一层更走样”,最终流于形式,效果难以保证。

一次“务实、为民”的党内教育 

  对于这次教育活动,中央除了在端正态度上提出了要求外,特别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等部署。务求实效,是这次活动成败与否的根本指导方针;务求实效,也是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最好检验。

  任克礼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是在全国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

发表评论